1.據《退庵隨筆》載錄:「夫人名靖姑,古田縣臨水鄉人。閩王璘時,夫人兄守元有左道,隱居山中。夫人常餉之,遂受秘籙符篆,役使鬼神。曾至永福誅白蛇怪,璘封為順懿夫人。後逃處於海上,不知所終。」(《十國春秋》第3冊1423∼1424頁,中華書局,1983年)
2.清同治十年《福建通志》《西洋宮碑記》《台灣縣志》等謂其為唐時人。《福建通志》卷二百六十三云:「臨水夫人,古田人。唐大歷二年(767)生。歸劉杞。夙慕元修,年二十四卒。邑臨水有白蛇洞,常吐氣為疫癆。一日,有朱衣人執劍,索蛇斬之,鄉人詰其姓名,曰:「我江南下渡陳昌女也。」遂不見。乃知其神,立廟洞上。凡禱雨暘,驅疫求嗣,無不靈應。宋淳祐(1241∼1252)間封崇福昭惠慈濟夫人,賜額順懿,八閩多祀之。」見《藏外道書》第18冊641頁,巴蜀書社,1992年
3.《台灣縣志》云:「夫人名進姑,福州人陳昌女。唐大歷二年生,嫁劉杞。孕數月,會大旱,脫胎祈雨,尋卒,年只二十四。卒時自言:「吾死必為神,救人產難。」建寧陳清叟,子婦孕十七月不娩,神見形療之,產蛇數斗。古田臨水鄉有白蛇洞吐氣為疫癆,一日,鄉人見朱衣人仗劍斬蛇,語之曰:『我江南下渡陳昌女也。』言訖不見。乃立廟於洞側。自後靈跡甚著。宋淳祐中封崇福昭惠慈濟夫人,賜額順懿。後又加封天仙聖母青靈普化碧霞元君。」(《福建通志》卷263,同治十年重刊本)
4.《三教搜神大全》卷四《大奶夫人》條,所記與上大異。稱其祖籍福州府羅源縣下渡,生於唐大歷元年(766),「父諫議,拜戶部郎中,母葛氏,兄陳二相。」(從《鑄鼎餘聞》卷三轉引《台灣縣志》;《福建通志》卷二百六十三附注引《西洋宮碑記》),謂其為「唐大歷中巡檢黃公之配」,又引《羅志》,謂「其夫為南灣巡檢黃演」中所轉載)
5.陳二相曾用瑜伽法破蛇怪,不幸為蛇所困。時進姑年十七,為救其兄,乃往閭山學法,得「洞王女即法師傳度驅雷破廟罡法,打破蛇洞取兄,斬妖為三。」(葉德輝翻刻輯《三教搜神大全》)
6.又稱:「唐王皇后分娩艱難,乃至危殆,奶乃法到宮,以法催下太子。宮娥奏知,唐王大悅,敕封都天鎮國顯應崇福順意大奶夫人。建廟於古田,以鎮蛇母不得為害也。」(葉德輝翻刻輯《三教搜神大全》)
7.又有記載說,她與林紗娘、李三娘結義,同學法於閭山許真君,故稱「大奶夫人」。說她們三人創立三奶教,為台灣紅頭司公之教主。(葉德輝翻刻輯《三教搜神大全》)
8.據以上記載,陳靖姑之事跡,不外斬蛇和保護婦女生產二事,故舊時福建和台灣民眾多,因此為地方守護神和送子娘娘,立廟奉祀之。同治《麗水縣志》卷十三云:「順懿廟在太平坊鶴鳴井者,香火尤盛。凡求子者,必赴廟虔禱。兒生,自洗兒及彌月、周歲,必設位於家,供香火。招瞽者唱夫人遺事,曰『唱夫人』。每歲上元前二日,司事擇婦人福壽者數人,為夫人沐浴更新衣。次日平明升座,各官行禮。士女焚香膜拜,絡繹不絕。至夜,舁夫人像巡行街市,張燈結彩,鼓吹喧闐。小兒數百人,皆執花燈跨馬列前隊,觀者塞路。至元夕,南國管痘夫人出,亦如之。」(《台灣文獻》第十三卷第四期:《台南各祠廟祀神之調查研究》,台北華隆印刷部,1940年)
9.現台灣仍有多座臨水夫人廟,以在台南市者香火最盛。信奉者多為福州籍民。當地民眾稱其為台南助國夫人,順天聖母,或稱臨水奶,夫人嫣。傳說正月十五日為神誕日,是日廟中舉行祭典,十分隆重。見《藏外道書》第18冊641頁,巴蜀書社,1992年
參考資料:
1.宋兆麟《華夏諸神•民間神像》,雲龍出版社,1999初版2.馬書田《華夏諸神•俗神卷》,雲龍出版社,1993初版
3. 《三教源流搜神大全》,上海書店,1994初版
4.道教學術資訊網站
5.中國道教(第三卷)
◎文章整理:宗教學碩士江麗貞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