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地藏」是梵文Ksitigarbha的翻譯,又有音譯為「乞叉底蘗娑」。佛經稱其為「安忍不動猶如大地,靜慮深密猶如地藏」,是說他如同大地一樣含藏著無數善根種子。依照佛教說法,地藏王受釋迦佛囑托,在釋迦寂滅而未來佛彌勒下世前的這段「無佛世界」裡,擔起教化天道、人道、阿修羅道、畜生道、餓鬼道、地獄道等六道眾生的重任。釋迦佛又任命他作「幽冥教主」管理陰間。傳說,地藏王統率十殿閻王,專司人間善惡,善人提升西天極樂世界,惡人使墜地獄,他的坐騎是靈獸「諦聽」,也就是「善聽」的意思,據說「諦聽」的形貌有點像獅子,非常靈敏聰明,能分辨一切是非、善惡、真假。
地藏的來歷有下列幾項:
- 大願地藏:受命於佛陀,於佛陀入滅之際負責渡化六道,兼任「幽冥教主」。
- 婆羅門女: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記載一婆羅門女子「其母信邪,常輕三寶」,命終「魂神墮在無間地獄」。於是婆羅門女變賣家宅供養佛寺,受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指引,至地獄救母親得脫。醒來便發願:「願我盡未來劫,應有罪苦眾生,廣設方便,使令解脫。」
- 目犍連:又稱目連(一作「蓮」)、大目犍連,全稱「摩訶目犍連」,為梵文音譯Mahamaudgalyayana。《三教搜神大全》卷七記載,王舍城傅羅卜,法名目犍連,師事如來,救母於惡鬼群中,作盂蘭勝會,歿而為地藏王。而簡稱「目連」,為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,以「神通第一」著稱。
- 金蟬子:《歷代神仙通鑑》卷十五,太上老君對眾神說:「(西域)王君愍及幽明,欲救眾生於三惡道中,發大慈悲,身投十地,托身新羅國,為葉式子,自幼出家,聖名守一,借老佛之法門,作陰司之寶筏。」舉手向地藏曰:「欲知王君,只此便是。」地藏合掌躬身。老君復謂曰:「君當為幽冥教主,作東土佛家首領,無庸謙讓也。」地藏稱謝,眾仙方悟為金蟬子也。
- 金喬覺:生於唐武則天登封元年(西元六九六年),卒於唐德宗十年(七九四年),享年九十九歲。為朝鮮半島新羅國第七代國王金理洪的兒子,父歿時金喬覺才六、七歲,由叔父金興光承襲王位。因厭倦宮內生活,看破紅塵出家,拔山涉水至中國九華山修行。
唐代開始,九華山為地藏道場至明清而達到鼎盛,當時建有佛寺三百餘座,以「衹園」、「東岩」、「萬年」、「甘露」四寺著名,號稱「九華四大叢林」。
每逢農曆七月十五日和七月三十日,是地藏王生日和成道日,成群的信徒湧至地藏王菩薩殿前跪拜上供,信仰至今盛行。
參考資料:
1. 宋兆麟《華夏諸神•民間神像》,雲龍出版社,1999初版
2.
馬書田《華夏諸神•鬼神卷》,雲龍出版社,1995初版三刷
3.
馬書田《華夏諸神•佛教卷》,雲龍出版社,1998初版二刷
4. 尋根之旅
◎文章整理:宗教學碩士江麗貞 |